文字解读: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发展改革局发布时间:2021-04-05 18:13
字号:

331日,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六开管〔202111号)(以下简称《纲要》)。现就文件背景和依据、起草过程、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相关事项解读如下:

一、《纲要》出台背景和依据

“十三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主责主业意识,聚焦“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功能定位,坚定不移按照“三融合三为主”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投资为纲、项目为王,产业投资是纲中之纲、产业项目是王中之王”理念,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创新求变,破解瓶颈制约,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形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园区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展步伐铿锵有力,为“十四五”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同时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十四五是六安开发区加速转型的关键5年,也是开发区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5年。我们既面临宏观政策持续稳定、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新发展格局开局起步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等外部风险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重大项目尤其是牵动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能级还不够高,创新支撑能力还不够强。二是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与周边园区相比,开发区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承接辐射效应不足;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相比,开发区在产业、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与差距。随着各地更加重视发展园区经济,各地开发区之间在人才、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激烈,全市区域内的开发区也存在竞争。三是建设用地储备后劲发挥不足,我区建成区已达35平方公里,还剩约1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后期在发展上将会面临空间上的制约。四是配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备,对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劲;生态环境与应急管理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社会事务还有许多不足;社会治理体系有待完善,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要加强,全面综合发展的韧性面临更深层次的考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妥善切实的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和发展同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关注省、市重点工作任务,强化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系统观念,坚定必胜信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为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共六安市委关于制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工委、管委工作安排,制定本《纲要》。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园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规划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关系到我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启和推进, 关系到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园区的具体落地。《纲要》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六安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部署重大任务,确定工作重点,是管委各部门、各垂管机构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到十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三、起草过程

开发区工委、管委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及早谋划部署,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按时间节点按时完成既定任务。于20209月审议印发了《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分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启动规划编制(918日前完成);第二阶段,开展调研准备(1020日前完成);第三阶段,编起起草(115日前完成);第四阶段,征求意见(1120日前完成);第五阶段,衔接报批(125日发布);2021310日区两委会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是“十四五”时期,结合我区实际,《纲要》设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更高水平绿色园区6大类23个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展望到2035年,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显著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和能级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宜居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主要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参与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产业体系,形成“131+2”产业体系,即“1”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个传统产业(食品医药健康、新材料、纺织服装),“1”个现代服务业,“2”个重点培育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构建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市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谋划开发区空间、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开发区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三)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紧扣“投资为纲、项目为王”,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把招商引资与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以提升科研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转变。

(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刻把握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努力扩大开放,积极开展区域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六)建设更高水平绿色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产业发展服从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把“三高”产业入区关,严禁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工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协调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开发区。

六、创新举措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板、绿色振兴高地的总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三融合三为主方向,聚焦投资为纲、项目为王,强力实施经济发展“1234”倍增计划和工业强区“2312”工程,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全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争当全市绿色振兴排头兵。

七、保障措施

从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强化重点项目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平安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等七个方面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形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强大合力。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